河南省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地处豫北黄河故道,北依太行,南临黄河,紧靠107国道,距新乡市25公里,省会郑州60公里。全村现有375户,1808人,1050亩耕地,有华星药厂、绿园药业、淀粉糖厂、运输公司、商业公司、机械厂、酒店、农场等多个经济实体。
20世纪50年代,刘庄在史来贺的带领下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入手,实现了粮棉双高产;60年代,发展农林牧副业,率先解决了温饱问题;80年代通过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成为首批小康村;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使集体经济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以高科技医药工业为龙头带动各业发展的新格局。新世纪按照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走上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经济市场化、农民知识化、生活城市化、管理民主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轨道。
、
1、刘庄展览馆史来贺同志纪念馆:展览馆面积4000多平方米,分十一部分,十个展厅,从各个方面反映他一生的光辉事迹,再现一代劳模伟大的人生历程,体现数年来刘庄发展所取得的巨大变化。
2、史来贺故居(暂未开放)史来贺带领群众从1976年4月5日开始建设新村楼房,1981年新楼房建齐。在这里居住了23年,直至逝世。
刘庄村从70年代就开始规划新农村建设,始建于1976年4月,6年时间建起1300多间
单面双层起脊式向阳楼房。人均住房面积12平方米;
1994年建起了14幢五层单元楼房,人均住房面积达35平方米;
2000年规划建设400套第三代现代化、智能化、花园式农民别墅,全框架结构,抗震强度大于八级,人均住房面积120平方米,2002年动工,2009年全部入住。
2003年4月老书记病逝,给刘庄村留下固定资产9.1亿元,年上缴国家税金4500多万元,农民年人均实际收入上万元,户均存款20万元以上,成了远近闻名的“中原首富村”。把刘庄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9年,习近平到刘庄视察后,专门要求研究50年来刘庄长盛不衰的经验。
2013年9月,习近平批示:“史来贺的事迹和精神很感人,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可集中宣传一批各类党员干部正面典型人物,使大家学有榜样,行有示范”。
史来贺常说这样一句话:“我一生就干了两件事,一是把群众带到富路上,二是把群众带到正路上。”他说的富路就是走创业之路,就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说的正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奔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在群众吃不饱的困难年代,他带领群众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他带领群众奔小康,而实现了小康之后,他又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如今的刘庄村容整洁、乡风淳朴、村民富裕,刘庄的发展道路让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刘庄人从心底里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并始终坚持,那是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有强烈的为民情怀,要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的责任和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这是告诫也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