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庄镇位于卫辉市西部,东临卫辉城郊,西接新乡市凤泉区,全镇面积85平方公里,有4个社区28个行政村,人口5万人,耕地5.83万亩。近年来,积极走三化协调、产城融合发展之路。
1987年吴金印任唐庄镇党委书记,到唐庄后,他带领群众治沟、治坡、治山、拆除砖窑、复耕土地,共造田15000亩,绿化荒山20000亩,不仅把荒沟荒坡荒山变成了米粮川,小银行,而且也为现今“三化”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昔日贫穷的唐庄镇已经变成了文明富裕镇。 吴金印同志带领唐庄镇干部群众先后构建了龙凤生态园景区、十里河造田现场、金门沟造田现场、四和社区、万亩桃花园、乡镇干部学院等景区,构成了红色旅游的主要核心部分。
唐庄每年接待党校系统、大中专院校、党政事业单位、企业等各界人士参观学习8万多人次。是河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河南省廉政文化示范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新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河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新乡英模群体精神教育基地教学实践点,新乡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龙凤生态园位于卫辉市唐庄镇西部,在改造之前曾是采石场,由于多年的开采泛滥,严重危害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吴金印来唐庄镇任书记之后,下决心要治理龙山,还百姓青山绿水。从1999年开始至今,唐庄镇在山上栽下600多万棵树。站在山顶上往下望去,水泥石块构筑的白色弧形树穴,像鱼鳞一样遍布山坡,这就是鱼鳞坑,每个坑里栽种一棵柏树。除了栽树,他们还依据地势开垦出了梯田,园区规划东西长2000多米,南北宽2000米,面积6000多亩,有机场、红色文化、特色农业区、莲花池、珍果园、龙凤生态园以及稻草屋、樱桃棚、土窑洞等特色教学点,为广大学员营造了一个返璞归真、亲近自然的胜地。
2004年,龙凤生态园和万亩桃花园同时入选河南省太行创业精神红色旅游经典线路,成为全省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的典范教材和旅游经济的一大亮点。2016年7月被中部战区空军参谋部特批为通用机场。
金门沟
金门沟位于唐庄镇西北部,发源于辉县市井沟,途径唐庄镇东连岩、后沟、盆窑等村,汇入共产主义渠,全长11.8公里。修筑高标准石岸1200多条,新增土地2600余亩,原来乱石滚滚、杂草丛生的荒沟结出了金灿灿的粮食。
四和社区
2005年卫辉市区划调整,将原属于卫辉市太公镇的谷驼、张家庄、靳湾村、虎掌沟村四个贫困村划归唐庄镇。这四个村地处深山区,缺水缺电,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为改变四个村的落后状况,唐庄镇党委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置换土地,对四个村实施整村扶贫搬迁,建设一个中心社区。新村规划占地375亩,可容纳1900口人,取名为“四和社区”,寓意:合并、和睦、融合、和谐。搬迁工程于2008年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经分四批建起二层以上楼房300栋,每户占地面积200㎡,建筑面积240㎡,建设六层楼房30000平方米,搬迁群众523户1800多口人。
河南省乡镇干部学院
2016年10月,河南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进一步发挥‘三学院三基地’阵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的要求,新乡英模群体教育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省委组织部领导的要求,在唐庄镇建设了河南省乡镇干部学院,具体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管理、服务等工作。该基地目前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集食宿、教学、展览于一体的培训大楼主体工程已完工,可容纳600名左右学员同时学习培训。
通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唐庄镇实现了“六变”:
路变——建成了四通八达的路网;
地变——大搞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实现了稳产高产。山丘区通过土地整理,使低产田变成了高产田;
沟变——治理荒沟,整理土地两万多亩,让乱石滩变成了米粮川;
山变——多年坚持造林绿化,使荒山披上了绿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村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美丽乡村不比城市差;
人变——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生活富裕,社会和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唐庄镇的目标是: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按照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以“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使全镇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红利,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唐庄镇建设成为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乡村。